昨天下班回家後,婆婆興高采烈的跟我說,
樓下阿姨說等阿猴公主再大一點了,可以借螃蟹車給阿猴坐,訓練腳肌力,我不用買,
不過,一聽到「螃蟹車」3個字,我又下意識的立即發揮「為母則強(勢)」的態度了!

我從來就沒打算買那個耶,而且我也不會讓她坐那個...對她發育不是很好...
 除非她自己已經會自己扶東西站了...但基本上,我還是不會讓她坐...(態度稍軟化ing...)


本來我還以為要等再久一點,才會面臨這個問題,沒想到...來得這麼快!
婆婆說,小孩「7坐,8爬.....」所以7-8個月就要讓她學坐螃蟹車,訓練腳肌力...
聽她這樣說,讓我很shock了...
婆婆和我爭執了一下,說她以前帶的小孩都不會有問題,而且她也有比較多時間去做事,
小勛哥哥回來後又再跟他講了一次,但我還是只回了那句「那是他們運氣好,但我不要讓她坐」。

阿猴還沒出生時,其實在「請你跟我這樣過」和網路上許多文章都在討論螃蟹車、學步車的問題,
網路上隨便找些文章,都可以立即找到想要的相關資訊,
老人家不會用電腦,資訊總是停留在「自我認知」以及「經驗」,雖然其實也沒有什麼不對,
但如果本身認知是不正確的,又自以為是,那就只會錯一輩子,還會延續子孫...這很可怕!

我記得好幾個月前就說過,學步車這種東西,說穿了、說難聽一點,
只是方便帶的人把小孩子一放進車裡,自己要做其他的事就方便了的懶人藉口...
訓練肌力這種東西,還是靠小孩自己來吧!
我們有必要連他們成長中的第一步,都要剝奪嗎?
如果是這樣,那阿猴在努力學翻身之繼,我早就幫她推一把了...

親愛的爸比和爺爺奶奶們,
請不要只是會花鈔票來疼孩子、孫子,(雖然說螃蟹車是不用錢,用借的)
有時候花錢,是為孩子好,還是方便自己...「」...
不過我也能理解,照顧小朋友真的很辛苦...但請不要用這種方法,來挪時間給自己...

婆婆不大識字,就算印了文章我看也是被白眼回應,
但身為資訊人兼MIS的爸比,你不能不知道,而且連原因也需要知道...而不是只會花鈔票。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此篇文章所說的學步車是指俗稱的螃蟹車,也就是把小寶貝放在車裡小寶貝會利用他的雙腳嚕來嚕去的輪車。
(摘錄自批踢踢某網友分享)

學步車對許多照顧者來說的確是非常便利的工具, 只要將小寶貝放在學步車裡, 小寶貝會用他的小腳蹬地玩的不亦樂乎,但是各位親愛的媽媽們是否有發現,寶寶在坐學步車的時候並不是先學會往前走,反而是用腳尖去蹬地,利用反作用力讓自己往後滑,寶寶的學習曲線是自然發展的過程,一切都依照著肌肉、骨骼、以及神經的協調發展,所有人都是先學會挺身以避免窒息,再來就是學會弓身玩腳。

事實上這是有意義的,挺身是為了抬頭爬行,弓身是為了要訓練腹部的肌肉坐起來,以利可以側面移動,這些都是有賴爬行訓練肌肉、骨骼、及神經的協調來達成感覺統合。

各位媽媽可以觀察一下,小朋友坐在學步車裡是不是以挺身的方式用腳尖蹬地,是否符合人體工學的走路方式?

基本上來說螃蟹車對小朋友的肌肉發展並不符合自然法則,醫生曾有建議小朋友能撐三秒就撐三秒撐五秒就撐五秒,大人不需特別去干預他,謹守一個原則『爬的越久,走的越好』

另外, 學步車是會讓寶寶肌肉使用方法錯誤,到時要矯正可能又要花更多的時間了, 更何況加拿大早已在2004年已禁用學步車,日本亦看不到學步車的蹤影了。
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寶寶太早站太早走好嗎?按部就班 才是良好的身體發展


「我的寶寶學會坐之後,就直接跳過爬行階段,已經開始踮腳尖學走路喔!」正當媽咪喜孜孜地向親友訴說孩子的快速發展時,殊不知跳過爬行階段直接站立或踮著 腳尖學走路的孩子並非比較優秀、發展比別人超前,唯有按部就班的學會坐、學會爬,行動力逐漸增強,再開始協助孩子進入獨立移動、行走的成長新階段,才是正 確的生理發展!

媽咪別自豪 發展過早未必好! 

兒童發展醫學專家王宏哲提供臨床案例,有位媽咪帶著兩個兒子來諮商,弟弟九個月大,已經可以扶著站,哥哥三歲,跑、跳、丟球與踢球的能力較差,在公園與小 朋友玩耍的過程中,也較容易摔倒或受傷。媽咪說弟弟的能力應該比哥哥好,才九個月大已經會站了,但其實當初哥哥也有類似的發展模式,沒有經過爬行就能夠站 立與行走,長輩都誇他發展過人,卻不知爾後的動作協調卻明顯落後其他孩子。這次來諮商主要是想評估哥哥的狀況是否有機會改善,另外,弟弟良好的表現是否能 長期維持領先呢? 

王宏哲醫師表示,當時聽完這位媽媽的敘述,不由得憂慮起孩子的發展,大部分家長對於孩子跳過爬行的階段,都認為僅是個微不足道的小問題,或根本不是問題, 甚至覺得自己的孩子有過人之處,發展超前、領先群雄。但漠視此一動作經驗的結果,往往造成孩子動作、手眼協調較差,以及上肢與軀幹力氣不足的現象產生!

孩子不愛爬,只喜歡扶著站,這樣好嗎?

很多九個月大的寶寶,學會坐之後總是喜歡扶著東西站,甚至扶著走,但就是不喜歡爬。有些媽咪認為「爬」只是一個過渡期,人類最後的移動行為仍是「行走」, 因此,孩子不爬、不站、喜歡走應該是因為超前的發展,以後一定很有運動細胞!兒童發展醫學專家王宏哲表示,這是個大錯特錯的觀念!事實上,沒有經歷過爬行 的孩子,成長後的動作協調能力比較差。

錯誤育兒觀VS. 科學育兒觀

X 家裡空間小 就不用練習爬行

有許多家長因為家裡東西多、空間小,沒有足夠的空間給孩子練習爬,就認為只要孩子能站能走就好。萬一在床上練習爬行摔下來反而得不償失,不如儘早讓小孩學走路,其實,這樣的教養方式,對孩子的各種協調能力都會產生不良影響,甚至造成未來孩子的動作發展遲緩!

O 爬行可以訓練協調能力
爬行的經驗與探索,有助於立體視知覺與身體觸覺的發展,爬行的過程中免不了支撐或操弄玩具,此時身體必須維持一定的穩定性才不會摔倒,因此爬行不僅對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、上肢軀幹力量有相當程度的助益,也是最好的感官學習。

王宏哲醫師進一步指出,「爬行」的動作過程是一個上下肢對側協調的動作,對於寶寶的粗動作協調性有非常重要的影響,有爬行經驗的寶寶,長大後就不會產生同 手同腳等不協調的現象,可避免被同儕譏笑而產生自信與社交的問題。所以,即使家裡空間不足,仍建議媽咪創造良好的環境,利用地墊給予適當的空間,進行爬行 經驗的建立。

X 直接走路的孩子 比較優秀
人類的移動是由爬行進化為直立行走,所以許多家長認為直接站立或自行攙扶行走的寶寶一定比較優秀,這是大錯特錯的觀念,直接跳過爬行,會使孩子的動作經驗有缺損,對孩子的經驗整合與認知發展都有相當程度的影響!

O 按部就班發展 才正確
按部就班的發展,對於寶寶的腦部與各項身體發展都有較佳的影響,因此,從翻身、直坐、爬行,再到站立,孩子的粗動作發展,大致依隨年齡進行。嬰兒在 6個月以前的骨骼、肌肉與視覺發展還未成熟,因此並不適合學習走路,但在此時,寶寶的雙腳已會扭動及向上踢動,此項動作在研究上,被認為有助於腿部肌肉發 展,能為日後學步做好準備。一般而言,過半數幼童在8個月大時,就能經由扶持慢慢學習站立,約10個月大,即可獨立站穩,才開始慢慢練習行走。學步初期, 也許如同醉漢般步履蹣跚,但經由反覆練習,只要寶寶學會讓身體重量平均分散在兩腳,就能愈走愈穩定。

X 寶寶放在學步車 既安全又可以提早學會走路 

趁寶寶6個月大時,好奇心強,喜歡到處摸、到處看,可以把他放在螃蟹車裡,不但方便餵他吃飯,還可以順便讓他學走路,這樣走路的經驗會比其他同齡的小朋友 多,對未來的協調性運動能力也有所幫助!王宏哲醫師表示,學步車不僅不安全,還會讓孩子進食分心,影響用餐習慣,而根據臨床觀察,使用學步車的孩子,反而 無法離開學步車獨立走路,跑步的協調能力也會比一般孩子差。

O 使用學步車 容易影響足部構造

在寶寶滿10個月前,不應該將孩子放入學步車,因為在下肢長度不足的情況下,寶寶會以踮腳尖的方式碰觸地板,增加穩定性,長期踮腳尖走路,會造成孩子的足 底結構改變,小腿張力過高,導致O型腿與脊椎側彎等情形。若在不當的時間使用學步車半年以上,因而衍生出足部問題,通常需要1年以上的訓練才能調整,甚至 可能因為習慣過早建立,就算長時間矯正仍舊無法改善。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
新聞: 嬰兒學步車易摔傷 加國早禁用
【記者施靜茹/台北報導】

俗稱「螃蟹車」的嬰兒學步車,真能幫助嬰幼兒學走路嗎?醫界研究指出,它不但無此功能,反而容易造成嬰幼兒發生意外傷害。 國防醫學院公衛研究所副教授白璐等人,昨天在兒童事故傷害防制研討會提出研究報告,他們訪問北市、基市和彰縣共五百廿八人,七成四民眾表示,家中嬰幼兒用過學步車。這些民眾家中嬰幼兒使用學步車的年齡,在七個月大至一歲三個月間;其中有一成民眾承認,家中嬰幼兒坐學步車曾發生傷害,其中以試圖從學步車爬出,導致連人帶車摔傷最多。

白璐指出,過去就發生過真實案例,一名小女童在學步車裡想要爬起來,結果不慎跌入家人賣小吃擺的餿水桶內溺斃;還有一位媽媽端著熱湯,坐學步車的孩子滑過來撞翻湯,結果遭燙傷。

白璐指出,「研究建議,嬰幼兒每次坐學步車,最好不要超過十五分鐘」,但這項調查顯示,台北市嬰幼兒平均每次坐學步車卅六分鐘,基隆市平均五十六分鐘,彰化縣達六十六分鐘。白璐說,從一九七○年開始,國外學者就在研究其安全性,加拿大更在前年四月禁用學步車。 【2006/05/21 聯合報】
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寶寶太早坐學步車如揠苗助長 【記者詹建富/報導】 【2004/04/09 民生報】

加拿大宣布即起全面禁售嬰兒學步車,小兒科醫師指出,站在嬰幼兒發育及預防事故傷害立場,家長太早讓孩子坐學步車,弊多於利;偶爾坐一下無妨,最好還是讓孩子自然地感覺統合、學習踏出人生第一步。

嬰兒學步車大多是針對孩子8個月大到1歲5個月學步輔助工具,早先還有專為嬰幼兒設計的學步小推車,目的在協助嬰兒用腳的力量支撐,推行前進。不過,也許設計失當或大人疏忽,嬰兒在乘坐學步車意外翻覆、跌落意外時有所聞。

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副院長沈淵瑤指出,嬰幼兒學步車導致的意外包括車輪外緣和底盤間隙太小,意外傷害頻傳,夾住嬰兒的腳趾或托盤上玩具反而成為嬰兒異物梗塞來源,也有座墊太緊而夾傷嬰兒的生殖器等意外;但較大的傷害則是過去曾發生多起小孩從樓梯上連人帶車摔下來,後果非常嚴重。

為避免孩子坐學步車出現滑落樓梯意外,家長切勿放任小朋友橫衝直撞,應注意其行走動線。而且,孩子一旦坐上學步車,其活動範圍增加,更要全面檢查家中物品,最好將小朋友高度所可能觸碰到的危險物品,如熱水器、電器用品清空,以免發生危險。
有的家長認為,孩子坐學步車可加快獨立行走,但台大醫學院小兒骨科教授黃世傑則認為,學步車不過是滑動椅功能,而且此時嬰幼兒的肌肉、神經、骨骼協調、控制能力都還不夠,

坐在學步車內,腳的力量不足以支撐、平衡,甚至還不一定能踩到地上若偃苗助長,反而可能影響未來孩子走路的姿勢,例如O型腿或墊腳尖等後遺症。

小兒科醫師認為,太早讓孩子乘坐學步車,可能會減緩嬰幼兒身心發展,既看不到自己的腳,也不了解如何掌握身體平衡,反而不如讓其順其自然地學走路。
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感統問題/螃蟹車橫著走? 小心成感覺統合失調元兇  記者蔣文宜/專題報導

許多三代同堂,或是父母雙薪家庭,由於白日無法照顧小孩,因此多半會交由阿嬤等長輩照顧,一來為自己親人、二來又比較放心,不過卻時有所聞,老一輩阿嬤常會將孫仔放在螃蟹車,任其四處橫走,也許只為圖個照顧方便,然而,小兒復健科醫師卻指出,在提早利用雙腳力量、缺少爬行的訓練之下,恐為造成日後感覺統合失調的元兇之一。

先來看看,為什麼螃蟹車壞處多多?
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主治醫師楊佩瑜說,雖然醫學上並沒有真正做過醫學實驗對照組研究,但是,不難想像當幾個月的小孩正興高采烈的進入探索期,如果卻受限於只能動手敲敲、用腳滑行的小空間裡,對小孩的發展絕對沒有好處可言。她並指出,有5成以上感覺統合異常的小孩多半是爬得少的結果。

不過,職能治療師張旭鎧則指出,坐螃蟹車未必百分百的壞處,不過,要看家長動機正確與否,比如許多長輩動機在於讓幼兒提早學走路,可會使得幼小身軀過早承受身體重量,加上雙腳骨骼尚未發育健全,則容易導致O型腿。 所以,張旭鎧提出若以「七坐八爬」作為成長判斷標準,那麼8個半月到9個月大,才比較適合坐螃蟹車,甚至也有骨科醫師認為,10個月之後再坐螃蟹車更好。張旭鎧提出一個簡單的判斷方法,就是若寶寶雙腳碰觸地面時,有反抗力出現時,就表示已有足夠力氣,再坐螃蟹車會比較適當。

但是要坐螃蟹車也有前提喔!
他說,對於已經在學走路的小孩,1次最好坐不超過半小時,也就是螃蟹車只是輔助學走路的工具,
其他時間,則必須讓小孩多爬行或坐著自己動手玩訓練其爬高爬低等,至於,若是將小孩成天放置於螃蟹車或嬰兒床內,常常在狹窄空間活動,則會對其感覺統合發展造成扼殺可能。

爬行過程中視覺開始進行空間觀察,能提升未來學習上的專注力;匍匐前進的動作,鍛鍊到腹肌力量足夠,長大也較愈來愈多人知道,爬行對於寶寶感統發展的重要性。

張旭鎧說,醫學界也普遍肯定爬行的好處,他舉例而言,爬行是所有學習的基礎,手撐地的觸覺刺激,能夠建立手的肌耐力,有助於將來拿筆寫字的穩定度、不致容易喊手痠。
此外,爬高爬低也是種與環境互動的學習,能坐得住椅子,不會出現有些媽媽常說自己的小孩好動、扭來扭去坐不住的情況。

不過,若是有些幼兒走得早且快,爬行時間不長,醫師則建議,還是可以從玩過山洞的遊戲當中,或是藉由安全的遊戲設備,爬行玩溜滑梯等彌補,因為這些過程皆有助於訓練前庭平衡與感覺統合協調的發展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一期一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